忍者ブログ
行雲流水,用心無多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人生第一次大考失利。——这个说法也许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过度的自信。十九年以来我没有因为考试的缘故栽过跟头,高考虽然可称惨剧,但一来它不是考分引起的惨剧,二来它展示给我另一种其实饱含正面价值的人生。

于是现在出现的岔路口激起另一种思考——这个挫折和岔路在我25岁的时刻出现,它是否暗示我仔细考虑未来的人生。考虑我在追寻什么或应该追寻什么,考虑已经过了1/3甚至一半的人生应该有怎样的后半场。像是七年前的高考强迫我到了北京一样,它也许也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将我引上另外的某些路途。

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是个过于宏大的话题。不如改用另一种问法:你想从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得到些什么?事业或者爱情,声名或者财富,或者仅只一方小小的天地,令灵魂有一个安稳的栖息地?

或者要留下些什么,哪怕卑微而不足道的东西,如果能令其不与这速朽的肉身一道腐化,那么也可证明一个人曾经活过。

然而归根结底,一个人始终只有一次机会。时间轴不可逆地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延伸,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身不由己的前行之中。计划在颇多的时刻相当无力,但人们仍然可以选择,或者必须选择——存在主义的这个命题多么真切。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背后推动着你,不允许犹疑和停留。

那么既然人生而自由,使用这种自由与否,它都牢牢地附着在你身上,这是否说明我们有权以它来对抗世间某些看起来天经地义而实际未必如此的定见?

那么我将在此基础上再一次整理思路——

1、博士是必须读的。时间地点问题是这个前提之下另外考虑的问题。它具有双重意义,知识上的和体制上的。这是个不可以省略的人生环节。
2、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书都是得读的,论文(不仅仅是毕业论文)都是得写的。那是防止灵魂与身体同朽的方式。
3、那么结论是,一面读书,一面继续想方设法进入体制。

噢于是想明白这点之后神清气爽了=v=

PR

所谓的前传这种东西,就是用来让人慨叹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沧桑的。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例子是《尤里安的伊谢尔伦日记》……好吧,银英党自重。其实我想说的是,最近为了排解焦虑而看的《伊萨耶夫》给人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本世纪初拍的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拿来和上世纪70年代拍的上世纪40年代的故事《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相比,时空感真的颇为微妙。

暂时才看了三集半,这个叫丹尼尔的孩子实在很像吉洪诺夫同志。藉由他们的英俊而又相似的脸,这两个故事轻易地衔接上了。弗拉季米洛夫、伊萨耶夫、施季里茨,他们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弗拉季米洛夫有着少年的青涩和叛逆,他人生最后的一件工作是用火柴拼出了刺猬和“爸爸”;伊萨耶夫英俊、轻佻并且才华横溢,游走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之间;施季里茨稳重沉默,把世界的沧桑和深沉的爱深埋入眼底。

你是谁?——这是个难于回答的问题。

想起了东卿在《七十二小时的蜜月》(别问这文在哪里!)里写下的句子:“他是谁呢,清晰的名字划过脑海,党卫队旗队长施季里茨或双面间谍,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的潜伏者尤斯塔斯,伊萨耶夫代表他青年时代的意兴与锋芒,而弗拉季米洛夫是一串快被遗忘的字母。”

我更愿意相信施季里茨真实存在,他生活于柏林的时间甚至比他生活在莫斯科的时间更长,以至于在下意识里会将德国认为是自己的国家。“施季里茨”在22岁之前的人生都是虚假的,但自22岁至45岁的人生最辉煌最鼎盛的岁月,他真实地活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在魏玛时代他也许曾经步履轻捷地穿过菩提树下大街,然后他为苏维埃也为第三帝国而穿上黑色的制服,在阳光底下和黑暗之中经营着两种人生。

我相信他愿意一面亲吻红场上的积雪,一面紧拥勃兰登堡的土地。

有空要把《七十二小时的蜜月》写出来。想写一个不是伊萨耶夫也不是施季里茨的“施季里茨”。他的人生被人为地分割成许多的片段,真实迷失在碎片的虚像里,那么在其中的最美的片段的末章,他是否也有权利短暂地回归一个不能以任何姓名来命名的“自己”。

之前觉得凯尔纳不说人话,今天看了看觉得他说得太是人话了……T T

估计回头去看《启蒙辩证法》也会觉得汉堡包说人话了吧……(噢汉堡包简直就是哈贝马斯的爹啊= =)

比哈贝马斯还要挑战的人大概就是康德或者黑格尔之流了……《判断力批判》在手边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去看啊……||||||噢腊肠犬们好像也不太说人话?好想把《马克思的幽灵》也搞回来看看呢~~不过对后马兴趣不大,齐泽克那个不说人话的……前一段还在讲国家政治后一段就变成了性行为……噢你有多爱弗洛伊德和拉康= =

虽则如此还是订了拉克劳的书……啊个人还是法兰克福党啊……现在还坚守着不去跟进女权酷儿和后殖民的也只有不讲人话的老哈了……我看女权和种族之类的话题会头痛……老哈论合理性的文章虽然啃起来无限痛苦,但是啃完很有收获也很有成就感………(噢我是不是传统派和保守派?|||||)噢美因河水养育的人啊…(够了你快死一死!)

顺说商务这套白皮书翻得有多差!面对一本管手机叫“蜂窝电话”的书我该露出什么表情啊= =||||||
再顺便吐罗尔的槽,你有多爱汤普森!……噢他那本书简直就是汤普森的山寨易读插图(实例)版= =

时间紧啊啊啊曼海姆和威廉斯还没有开始读……T T


和东卿讨论小说里的一个凶杀情节……然后……就变成了科普……||||||||
噢,我们两个学文科的工具理性中毒者……(←自吐槽)

以下简要记录一下这个凶杀案的发展过程——

要求:把谋杀搞得像事故。要美感(毛!)。

开始的计划是静脉注射的空气栓塞……噢这是比较容易想到的办法(对于我俩从小打吊瓶到大的人而言)。于是我们去查了一些医学论文(包括怎么拿兔子做试验和该死因的尸检报告||||),发现……噢……这种死因的致死剂量居然是150ml……东卿吐槽曰“一块利乐砖的大小,用普通针筒要注射10次”……噢,凶手会累死的= =||||||

然后就开始考虑到,气体的体积如果能转化为液体就会小很多,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种液体进入体内才会变成气体,用起来就很方便了(……)。这需要该液体的沸点低于体温(但不能太低),于是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之旅。(当然基本是东卿在找,我是化学盲||||)

先找到了沸点9度上下的二甲基丙烷(是这玩意儿么?|||),发现此物不易携带(在常温下很容易炸裂针管),在血液里也很容易炸裂血管……噢于是它被放弃了。

然后考虑小苏打(……),没错至少我的思维是觉得它能产生气体(发面包嘛||||),东卿发挥一个化学特长生的能力迅速列化学式进行了计算,发现要0.014mol粉状小苏打才够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是经过计算,溶解它们所需的液体要100多ml……(还不敌利乐砖呢||||)

于是接着我们开始寻找沸点和体温相近的液体(并且要求无毒)。乙醚沸点34.5℃,但它有特殊气味,溶解度还很大;戊烷熔点35.5℃,无色液体,比较理想,但它仍然微溶于水。

中途还夹杂着讨论小苏打的水解,汽化过程的“汽化热”,血液的酸碱性……等等。(别问我那都是啥,我是个因为化学烂而没有学理科的人||||)结果到要睡觉了,我们发现……情节还没定下来……|||||
果然还是不喜欢livedoor……还我fc2!!!

圈地,造墙,还真是祖上秦始皇修长城的遗风……

暂时先蹲在这里了,因为爬墙软件不好用,fc2的旧资料暂时也过不来(啊啊啊啊啊我本来还说从博客上粘点东西来当读书笔记的啊!),模板调整也总是出问题(搜狗浏览器不是万能的……啊我恨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这不能出国的网=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看得下去并且字体不会出问题的模板……话说回来ninja对简体中文真亲切……

一切的plug in暂时还都没力气搬……而且我对于fc2存了万一的指望……我还是喜欢它T T

但是不写博客简直就是精神自杀,所以……将就着这里吧……
前のページ 次のページ
photo by 七ツ森  /  material by 素材のかけら
忍者ブログ [PR]
カレンダー
07 2025/08 09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カウンター
プロフィール
HN:
苻蓠
性別:
女性
自己紹介:
本质是个历史宅的腐女。
萌三国和第三帝国;
萌田中但恨他挖坑;
萌LC的画风,
但留恋SS的死蠢;
拿APH满足自己的妄想,
但不是APH厨;
轻微考据癖(有人说是重度)。
最新コメント
[01/29 RichardPa]
[08/18 旱菌]
[05/27 旱菌]
[03/12 Revo苏]
[03/12 Revo苏]
留言板
ブログ内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