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上上周五,和C老师一起去见一个动画公司的人,对方是来推销动画新作的。结果当然是此人被C老师侃晕——现在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谈话内容是关于“感动”的:人们去看一部动画,绝不是要从中获得什么道德和思想上的教益,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其实就看能不能给予观众某种心灵上的触动。
其实如果直接问我会被什么类型的东西触动,我大概就会傻眼了……答案大概会是,“所有类型化的东西都已经打动不了我了”吧……虽然没有一条定则是不带例外的,但是不得不说近年来例外越来越少了。ACG和商业小说本身也走到了一个关口,一句概括性的“要描写真情”是很容易说出来的,做起来却远不是那么简单,参考之前那条“作家——世界上最艰难的职业”的微博也可以看出来。
最近翻微小说也大有同感。满眼满眼都是爱情。好像现代人除了爱情就再无别的事情可做。反讽性的作品大都在关注工资、房价、社会不公平——无可厚非,但也就只能止步于牢骚而已了。我觉得在作者的立场上需要常问自己的可能不是“我需要表达什么”、“我需要反映什么”,也不是直接的“怎样才能打动读者”,认识和感悟有时候是没法通过有意识地介入或者技巧去弥补的。
(待续)←喂!
我先去煮面|||||
其实如果直接问我会被什么类型的东西触动,我大概就会傻眼了……答案大概会是,“所有类型化的东西都已经打动不了我了”吧……虽然没有一条定则是不带例外的,但是不得不说近年来例外越来越少了。ACG和商业小说本身也走到了一个关口,一句概括性的“要描写真情”是很容易说出来的,做起来却远不是那么简单,参考之前那条“作家——世界上最艰难的职业”的微博也可以看出来。
最近翻微小说也大有同感。满眼满眼都是爱情。好像现代人除了爱情就再无别的事情可做。反讽性的作品大都在关注工资、房价、社会不公平——无可厚非,但也就只能止步于牢骚而已了。我觉得在作者的立场上需要常问自己的可能不是“我需要表达什么”、“我需要反映什么”,也不是直接的“怎样才能打动读者”,认识和感悟有时候是没法通过有意识地介入或者技巧去弥补的。
(待续)←喂!
我先去煮面|||||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