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这么一个装X的标题只是一时兴起。
主要想谈的人物是Magi的辛巴德,不过可能也不仅如此。无论是否出自原作者的本意,这个人物身上都叠加了太多曾经存在于二次元世界并且在某些层面上对于我产生过影响的东西。Magi并不是一部适合过于认真地去解读的作品,它的内核是一种向上且向光的力量,向它索要更深层更彼岸世界的东西的话,似乎就超出了它本身能承载的容量了。
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某种引子的功能,比如辛德利亚,遥远南海中拔地而起的理想国。就如我大天朝人民给予《一千零一夜》的译名“天方夜谭”后来所取得的引申义一样,这个国家也充满了“天方夜谭”般的气息。首先令人想起的便是同样有着理想国色彩的《十二国记》,没错,这个国家有着雁国的影子。我在看《十二国记》的时候就觉得雁国给人一种“情深不寿”(……)的预感,而如今相似的预感也落于辛德利亚。怎么说呢,这种悲观的预感来自一种深切的无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个人之力探索无尽未知、承载历史洪流所必然导致的无力,任凭何等出众的英雄也不能幸免。而且这无力随时间的轴线与日俱增——大厦愈高,便愈有倾斜的危险,当坍塌之时也便愈发惨烈。
当然也有另外不那么惨烈的终结方式,比如伊谢尔伦。——这好像也并非一个十分正面的例子,但比之轰然倒塌,这座风化的大厦终究还是得到了作者的一些仁慈。有时候我也很喜欢看“大独裁者杨威利的诞生与毁灭”之类的意淫,那种思路和辛巴德所言的“得到了过多,就愈发变得不像自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幸那终是违背田中大神政治洁癖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只能成为意淫而已。
好了,那么说回辛巴德。撇去这个角色身上作为少年漫画必须的“强力而可靠的前辈”的色彩之后,他的存在依然充满着复杂的意味。虽然(因为背景相似的原因)我总是会把他和他的手下与“解放王亚尔斯兰十六翼将”联系到一起,但就性格和气质而言,他还是具有比亚尔斯兰的四平八稳更为令人心折(也更危险)的气度和器量。(这个比较或许不恰当,因为这两个作品就性质而言是不同的。)而与其说我喜欢的是这个人物,还不如说我喜欢的是以他为核心的一种“关系”。那种因为意气相投而聚在一起,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计代价和报酬的……信赖与肝胆相照。
然则那始终也是一种“情深不寿”的关系。
这个悲观的想法可能无关于Magi这部作品最后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结局,它根植在更普遍的土壤之中。我始终觉得银英的某两个ED是对于一切“情深不寿”的一种很好的概括,一是尤里安看照片的那一个ED;二是尤里安从所有人手中一一接过一些东西,最后挥洒成银河的那个ED。它们代表了向身后看和向前方看的两种不同视角,内核却是惊人地一致。那些既已存在的“关系”,那些行将消亡的“关系”,时时刻刻改变着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无论是好还是坏,它们的印迹不可磨灭,它们向前的步伐也不可阻挡。
世间一切的相遇、相聚、欢宴和散席,或许莫不如此。
主要想谈的人物是Magi的辛巴德,不过可能也不仅如此。无论是否出自原作者的本意,这个人物身上都叠加了太多曾经存在于二次元世界并且在某些层面上对于我产生过影响的东西。Magi并不是一部适合过于认真地去解读的作品,它的内核是一种向上且向光的力量,向它索要更深层更彼岸世界的东西的话,似乎就超出了它本身能承载的容量了。
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某种引子的功能,比如辛德利亚,遥远南海中拔地而起的理想国。就如我大天朝人民给予《一千零一夜》的译名“天方夜谭”后来所取得的引申义一样,这个国家也充满了“天方夜谭”般的气息。首先令人想起的便是同样有着理想国色彩的《十二国记》,没错,这个国家有着雁国的影子。我在看《十二国记》的时候就觉得雁国给人一种“情深不寿”(……)的预感,而如今相似的预感也落于辛德利亚。怎么说呢,这种悲观的预感来自一种深切的无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个人之力探索无尽未知、承载历史洪流所必然导致的无力,任凭何等出众的英雄也不能幸免。而且这无力随时间的轴线与日俱增——大厦愈高,便愈有倾斜的危险,当坍塌之时也便愈发惨烈。
当然也有另外不那么惨烈的终结方式,比如伊谢尔伦。——这好像也并非一个十分正面的例子,但比之轰然倒塌,这座风化的大厦终究还是得到了作者的一些仁慈。有时候我也很喜欢看“大独裁者杨威利的诞生与毁灭”之类的意淫,那种思路和辛巴德所言的“得到了过多,就愈发变得不像自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幸那终是违背田中大神政治洁癖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只能成为意淫而已。
好了,那么说回辛巴德。撇去这个角色身上作为少年漫画必须的“强力而可靠的前辈”的色彩之后,他的存在依然充满着复杂的意味。虽然(因为背景相似的原因)我总是会把他和他的手下与“解放王亚尔斯兰十六翼将”联系到一起,但就性格和气质而言,他还是具有比亚尔斯兰的四平八稳更为令人心折(也更危险)的气度和器量。(这个比较或许不恰当,因为这两个作品就性质而言是不同的。)而与其说我喜欢的是这个人物,还不如说我喜欢的是以他为核心的一种“关系”。那种因为意气相投而聚在一起,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计代价和报酬的……信赖与肝胆相照。
然则那始终也是一种“情深不寿”的关系。
这个悲观的想法可能无关于Magi这部作品最后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结局,它根植在更普遍的土壤之中。我始终觉得银英的某两个ED是对于一切“情深不寿”的一种很好的概括,一是尤里安看照片的那一个ED;二是尤里安从所有人手中一一接过一些东西,最后挥洒成银河的那个ED。它们代表了向身后看和向前方看的两种不同视角,内核却是惊人地一致。那些既已存在的“关系”,那些行将消亡的“关系”,时时刻刻改变着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无论是好还是坏,它们的印迹不可磨灭,它们向前的步伐也不可阻挡。
世间一切的相遇、相聚、欢宴和散席,或许莫不如此。
PR
この記事にコメント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