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主要也是想看看那时候对于德奥合并这件事的舆论引导是怎么做的,很有意思的话题。
(之后来补完,先去干正经事儿)
当然我并不是来晒大国兴亡课的笔记的(其实我没选过这课,唉500人的经典大课都没上过我那四年真是白读了||||)。所以毕竟还是要论及二次元的那两位。仨字母其实是一部没有原作的作品,与其说它是一部作品还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翻译方式和一种“语法”。国家变成符号,本家创作出了一堆能指——但所指却是空集,或者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纷杂无章的信息。当顺着一根问题的链条向下追问时,我们会发现能指不断地指向新的能指,我们最终找不到确切的所指。
就像是“亚瑟=英国”这样一个等式所显示的,这两个词之间的联系是被规定的——它们本身其实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如果本家最初给代表英国的人物取名叫梅林,那么这个等式就会变成梅林=英国,这不会对等式的性质构成任何影响)。所有仨字母粉都是在“被传授”了这两个词之间的关联之后才能顺利地阅读所有和亚瑟(英国)相关文本的,否则那些文本可能就不会有任何意义——正如你必须知道“I=我”,“you=你”之类的关联才能阅读英语文本,当你不认识它们时,英文文本在你眼中就是一堆杂乱的字符。
然而与后者不同的是,“英国”本身并不如“你”、“我”或者大多数词汇那样有着概念清晰的轮廓线,它仍然是一个指向不确定的所指的能指。在一个特定场景中,“你”、“我”的意义是固定的,但“英国”的意义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无法固定的。在它指称一片带有边界的土地,指称管理这片土地的政府,指称所有被这个政府所承认的人民,又或者指称这片土地上所有曾经生活过的人们创造出的文明所积累的总和时,它的意义都有着截然的差异——这就是为何较真起来的时候,仨字母的内部充满了各种逻辑的裂缝。
于是还是一句老话——对仨字母何必认真。真要搞历史还是好好看历史书吧,仨字母的人物作为国家的符号都是非常不完善,并且也绝难趋于完善的存在,萌一萌就好。
那么在长篇大论之后说回普奥。我其实很难想象他们在作为国家的时候要如何相爱。奥地利的民族认同性也许是和德意志密不可分的,但普鲁士作为一个德意志民族的“后来者”,却很难在这种认同性中分居一席之地。事实上在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时代,作为“德意志帝国人”的施瓦本人或者巴伐利亚人还会对“北方的普鲁士佬”抱有很大的轻蔑甚至敌意,于是不难想见比施瓦本和巴伐利亚更具有血统和文化优越感的奥地利的想法——普鲁士的胜利是启蒙的胜利,理性的胜利,技术的胜利,这种胜利在中欧源远流长的顽固不化的传统之中,力量其实微乎其微。
(虽然个人不喜欢茨威格,但是他笔下的奥地利最具备那种几乎不真实的理想色彩,仿佛时间在这个国家中停滞了,那些充满艺术灵韵的,不曾被启蒙和理性所侵蚀的光辉将永远持续下去——尽管伴随的是被启蒙理性定义为蒙昧保守的封建制度的延续。)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某本始终抱有不能认同的心情。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看了如作者列出的那么多三次元历史参考书之后还能对普奥的感情抱有那么浓重的幻想,并对之做出一厢情愿掩耳盗铃式的美化诠释——要写仨字母的感情戏,第一条就是不能在三次元里较真。退一万步,也只能说吉尔伯特和罗德里赫这两个人物在类型化角色和类型化CP的意义上有萌点,他们作为个人的性格和互动模式具有某种吸引力——遗憾的是这最有意思的部分在某本中几乎是看不到的,给人物套上家国重任和历史倾轧的重担已经成了所谓艺术品的必备技巧了?(这一点完全可以在如今的各种和谐主题的文艺作品里看到其身影……张艺谋就是个代表)太悲摧了,太悲摧了……如某老师所言,长久以来统治天朝文艺界的社会历史批评视角及其批评标准实在是流毒无穷。
扯了好多(似乎也三次元为主了|||),但是在二次元层面还是要表个态的,我已经多年没见到让我鸡血成这样的CP了~然则我大概写不出什么东西了(除了评论←喂!),它太耗脑子……不过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很想为这CP出个本。
蛋疼了那么多但是该萌还是要萌该撒钱买本还是会撒钱买本,呜呜呜泪奔,现在一个本就抵得上三五本专业书的价钱……俺穷困啊!!
之前一直秉持着没有看过就没发言权的理念……然则今天中午,它到货了=v=
一下午看完了主打文。它是一篇华丽的作品,华丽而空洞。我愿意把它比作一个水晶盒子,它折射的五光十色改变不了它内在的空虚。在读到50多页的时候我向梅梅戏称它有张艺谋的味道,文字的分镜感、画面感和色彩感都不错,然则拨开表面的光彩之后,难以寻找到一个足以支撑华丽外表的有力核心。作者在重述历史,用某些绚丽的手法(如果不计某些其实不能被忽略的历史错误的话)——但却很难说仔细思考过那些正史野史混杂在一起的连串事件的意义。框架倒是非常清晰——那是因为框架是既定的,它不来自作者的建构。
当然,作为一种畅销小说式的诠释,做到这种程度已然足够了,绝大多数的读者并不会去关注“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也甚少有人关心“有没有真正的历史存在”这种本体论上的辩难。——确实,这是一种或多或少的蛋疼。
所以从历史再诠释的方式角度去做这篇文的批评是没什么意义的。事实上我承认我萌了——如我每月都会去某论坛刷新出的BL DRAMA并津津有味地听完的萌法。梅梅说那是一种由脊髓主导的快乐,我觉得这个说法很精妙。这快乐让我不太惋惜为这本付出的花费,它是个不错的本,只不过若要宣称它有多于“不错的本”以外的什么,恐怕就难免犯错了。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空洞感吧——我寻找不到文中反复浓墨重彩地强调的“爱”来自何方。它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突兀地出现,以嶙峋的形象示人,是以像个幽灵。它是因为被与它不相关的人——读者和作者——在感情或者别的什么上需要,才被建构出来的。以它作为全文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最后的归宿,把它当作一个先验的、自在的前提,认为它可以不证自明——这简直就像是想把大厦建在云层上。
叙事法角度就没什么可以说的了,比起某些pro级别的叙事法强作而言,这文的叙事法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能看到一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残片,只是可惜这种叙事法如今已经被不计其数的网络小说用滥了。
于是主打文以外的等我看了再来汇报,整体而言比我想象的好了已经,真的。
【ヘタリア】 東独融解 を歌わせてみた
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9943940
于是我把歌词和背后的说明材料翻译了一下……
黑色的是歌词
红色的是画面上写的字
()是补充说明
【】是我的吐槽||||||
G=Gilbert=DDR
L=Ludwig=BRD
++++++++++++++++
G:
墙壁延伸的边界 柏林市内的混乱
无法入睡的午夜零点 门被强行打开
不识时务的沙博夫斯基 仿佛有所预谋的提问
君特·沙博夫斯基
因为会见东德记者讨论“关于旅行许可的出国管制的缓和”问题而引起柏林墙的倒塌事件。
(他)难道真的打算声称一切都是偶然吗?
“我是现在才被告知的……”
他不知为何在预定的公布日的前一天的直播时,轻描淡写地像读材料一样,把重要的部分一条一条地误读、漏读,并且擅自将加上了自己的解释的记者提问给公开了。
L:
我看到了正在买香蕉的哥哥
在东德,香蕉很难在市场上看到,是非常高价的奢侈品。
从墙那边涌出一群纸制的轿车【据说东德因为穷所以小汽车的外壳是用一种类似硬纸板的东西造的】
我几乎要流泪了
L:
我想要赶紧看到东西合并的情景
(终止)德意志被一分为二的悲剧
G:
我想要赶紧看到东西合并的情景
那样的话 看起来生活会变得更好【真是大实话= =】
西德决定在东西统一后制定宪法,到那时为止,还没有以基本法为最高准则制定的宪法。
G:
圆桌的另一边 传来商议宪法的声音
圆桌会议
市民团体也可以参加的,关于新宪法的广泛讨论。
L:
情况急速恶化 新宪法已经来不及了
但是,因为东德社会主义体制飞快地崩坏,已经没有制定新宪法的时间了。
G:
解散议会的投票超过了九成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民主选举,支持西德政府的政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社会主义时代的投票,赞成率自然是99%以上)
像融化了一样 慢慢死去的意识
东德人民作为“东德人”的意识逐渐淡薄,而作为“德国人”的意识开始变强。
【照片是“卡尔·马克思城”的行政区域撤销】
F:
你梦想着能够统治巴黎
L:
统一还很不稳定时 从企望霸权的法国嘴里
【英法的想法】那家伙要是统一了的话,也许会形成比希特勒还了不得的力量
说出的是 混账一样的话
【法】我很爱德意志啊!所以有两个才是最好的!德国有两个才好!两个!
为了尽快统一,东西两德并非平等统一,而是以西德吞并东德的方式来统一。
L:
即使是用吞并的方式 也想要将他统一【这里所有的动词都是使动型,就是“使他(被)合并”、“使他统一”这样的意思】
5000亿马克就这样打了水漂
在统一货币的时候,价值较低的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以1:1兑换,因此据说损失高达5000亿马克。
G:
虽然是被吞并,但如果能够统一的话
感觉好像能变得像以前那样的自由一样
【照片】德意志统一条约
给东德的公共投资,以及给对统一存疑的周边国家的钱,使得财政支出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高涨。
L: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 而采取金融紧缩政策
将收来的税(专门在西边收然后用于东边建设的税种,有个专门的名称然则我忘了|||||)送到东边
糟糕的经济状况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响
G:
裁员、破产源源不断 无法停止
旧东德的国营企业实行大规模的民营化,进行裁员。负责企业改制的德意志托管委员会的长官,在统一后仅仅半年就被暗杀。
各种抵抗活动也源源不断 无法停止
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政府发言人曾警告说,“肤色不同的人进入勃兰登堡州的中小城市的话,可能没法活着回来。”
统一时,西德首相科尔(音)曾宣称:“几年之后花就会开了。”(情况会好转的意思)
但统一之后已经过了19年,虽然东德的道路和设施都得到建设,生活水准也接近西部,但是失业率仍然是西边的两倍,而人均收入则要比西边少3成。
G&L:
一直都只梦见无法开放的花
L:
无止境的 哥哥的凄惨与贫困
G
无止境的 与西边繁荣的差距
G&L:
全都堵在胸口 无法顺畅地呼吸
2009年9月
舆论调查显示,15%的德国人民表示希望重新建起柏林墙。
L:
虽然对于公共投资充满牢骚,即使如此,又怎么会怀念柏林墙呢!?
G:
想要去看一看west的世界,但为何现在(我这边的)失业率比他高了两成呢!?
G&L:
合并之后比原先更好 像齿轮的所有齿都完美咬合
那样的德意志 早日到来吧